少妇做爰免费视看片_欧美人善交videosg_麻豆精品无人区码一二三区别_国产日产精品久久久久兰花_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_大地资源网视频在线观看新浪_少妇人妻呻呤_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_www.亚洲最大夜色伊人_色播在线电影

天津大學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注冊(開放注冊)
樓主: redboy0909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[社會圖片] <三國演義>人物全集-制作個好帖給大家看看

[復制鏈接]
31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09:48:02 | 只看該作者
郭汜,又名郭多,董卓的部下,被派往陳留、潁川等地劫掠。董卓被殺后,郭汜歸無所依,于是采用賈詡之謀,伙同李傕、張濟、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將攻向長安,擊敗呂布,殺死王允等人,占領長安,把持朝廷大權。后諸將不和,李傕在會議上殺死了樊稠,又與郭汜分別劫持了漢獻帝和公卿,相互交戰(zhàn),張濟率兵趕來和解,于是二人罷兵,李傕出屯池陽,郭汜、張濟等人隨漢獻帝東歸前往弘農(nóng)。后來,李傕、郭汜、張濟反悔,聯(lián)合起來追擊漢獻帝,與楊奉、董承等人幾翻交戰(zhàn)。漢獻帝一路逃亡,狼狽不堪,到達安邑,與李傕等人講和。不久,漢獻帝被曹操迎往許都。幾年后,郭汜被部將伍習殺死。
32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09:48:37 | 只看該作者
李傕,董卓部將。王允使連環(huán)計殺董卓后,李、張濟、郭汜等依謀士賈詡之言,聚眾十萬,殺奔長安,挾持獻帝,把持朝政,禍國殃民。是東漢末年的亂國將領之一。
33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09:49:57 | 只看該作者
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,國色天香,有傾國傾城之貌。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,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,愿為主人擔憂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,設下連環(huán)計。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給呂布,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。呂布英雄年少,董卓老奸巨猾。為了拉攏呂布,董卓收呂布為義子。二人都是好色之人。從此以后,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,送呂布於秋波,報董卓於嫵媚。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。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后,心懷不滿。一日,呂布乘董卓上朝時,入董卓府探貂蟬,并邀鳳儀亭相會,貂蟬見呂布,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,呂布憤怒。這時董卓回府撞見,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,呂布飛身逃走,從此兩人互相猜忌,王允便說服呂布,鏟除了董.
34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09:50:30 | 只看該作者
呂布,東漢末年董卓部將。字奉先,五原(今內(nèi)蒙古包頭)人。素以勇武著稱,使一枝方天畫戟,箭法高超,號稱∶“飛將軍”,三國時代最優(yōu)秀的武將。原為荊州刺史丁原的義子,后投靠董卓為義子。王允用連環(huán)計使呂布殺了董卓,得到了美女貂蟬。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殺。一生有勇無謀,反復無常,英雄氣短,兒女情長。后人有詩嘆道:
            洪水滔滔淹下邳,當年呂布受擒時。
            空余赤兔馬千里,漫有方天戟一枝。
            縛虎望寬今太懦,養(yǎng)鷹休飽昔無疑。
            戀妻不納陳宮諫,枉罵無恩大耳兒。

35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09:53:24 | 只看該作者
許攸年青時與袁紹、曹操相友善,后來成為袁紹的謀士,多次為袁紹出謀劃策均不被聽從,深感不滿。官渡之戰(zhàn)之際,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,提供了重要情報,建議曹操偷襲烏巢,結果大獲全勝。官渡之戰(zhàn)后,許攸跟隨曹操平定冀州,立有功勞,但許攸傲慢無禮,口無遮攔,最終觸怒曹操,被殺
36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09:57:43 | 只看該作者
文丑,袁紹上將,河北名將。與曹軍交戰(zhàn)時,連敗張遼、徐晃,后被關羽所殺
37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09:58:28 | 只看該作者
袁紹,字本初,汝南汝陽(今河南省商水)人。漢靈帝時為中軍校尉,領導皇宮禁衛(wèi)軍,靈帝死后,他帶兵進宮殺盡了宮中宦官。董卓控制國家大權時,他從冀州發(fā)兵討伐董卓,成為諸侯軍的盟主,在諸侯混戰(zhàn)中勢力進一步擴大,成為當時兵將最多的豪強。但在與曹操決戰(zhàn)時,因不聽謀士的良言,在官渡被曹操擊敗,不久病死。

38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10:16:44 | 只看該作者
董卓,字仲穎,隴西臨洮人。卓年幼時已勇武非常。漢桓帝末年,卓官拜羽林郎。當黃巾起義時,朝廷任命卓為中郎將,以平民變。但兵敗,被革職。后因西涼韓遂起兵,朝廷再命卓為將討之。
   當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時,卓應進之請入京協(xié)助。但卓未至而何進先被殺害。當京城大亂時,卓乘勢以勤王的名義入洛陽。為了樹立威信,卓決定廢少帝而另立陳留王為天子。大部分王公大臣敢怒而不敢言,唯獨執(zhí)金吾丁原反對。董卓遂以利誘其部下呂布殺原。原死后,董卓吞并其軍,至此京城兵權唯在卓手。
   董卓大權在握后只懂淫亂宮廷、殘害百姓。他喜用殘酷手段對抗異己。當山東諸侯聯(lián)軍討卓時,他決定焚燒洛陽,遷都長安。有千年歷史的洛陽便成為一片頹垣敗瓦。
   初平三年,司徒王允、呂布設計暗殺董卓,結束其殘暴的一生。
39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10:17:13 | 只看該作者
漢獻帝劉協(xié),漢靈帝的兒子。公元一九○年至二二○年在位。董卓廢少帝劉辯后上臺,是董卓的傀儡。王允用連環(huán)計殺害董卓后,被李劫走。建安元年(公元一九六年)被曹操迎到許都,成為曹操的傀儡。在位時天下大亂,戰(zhàn)火四起。曹操死后,曹丕稱帝,獻帝被迫退位,改封山陽公。公元234年3月,漢獻帝無聲無息地病死了,死時53歲。
40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10:18:30 | 只看該作者
張角(?--184),鉅鹿(今河北寧晉縣)人,黃巾起義軍首領,太平道創(chuàng)始人,張角早年信奉黃老學說,對在漢代十分流行的讖緯之學也深有研究,對民間醫(yī)術 、巫術也很熟悉。

    建寧年間(168---172), 他帶著兩個弟弟,首先在災情特別嚴重的翼州一帶開始傳教活動。靈帝熹平年間(172---178),他在大量招收學生 、培養(yǎng)弟子 、吸收徒眾的基礎上,創(chuàng)立了太平道。
  太平道為我國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,以推翻腐朽沒落的東漢王朝、建立太平社會為己任。 其主要特征是以《太平經(jīng)》為主要經(jīng)典,以"中黃太一"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。太平道的綱領、目標、教義、稱號、教區(qū)組織、口號、宗教儀式、活動內(nèi)容、傳教方式等,皆據(jù)《太平經(jīng)》而來。

    他到處散布"蒼天已死,黃天當立,歲在甲子,天下大吉"。

  張角根據(jù)《太平經(jīng)》“眾星億億,不若一日之明也;柱天群行之言,不若國一賢良也”,自稱大賢良師,為太平道的總首領;他的兩個弟弟,張梁張寶則自稱大醫(yī),亦為太平道的首領之一。凡太平道成員及其信徒,若犯有過失,只要跪拜在首領面前,承認錯誤,保證不再犯,便給以寬恕。

  張角常持九節(jié)杖,在民間傳統(tǒng)醫(yī)術的基礎上,加以符水、咒語,為人治病。并以此為掩護,廣泛宣傳《太平經(jīng)》中關于反對剝削、斂財,主張平等互愛的學說、觀點,深得窮苦大眾的擁護。張角又派出弟子八人,到四面八方去宣傳教義。發(fā)展徒眾,“以善道教化天下”。十余年間,太平道勢力遍布青、徐 、幽、冀、荊、揚、兗、豫八州,徒眾達數(shù)十萬人。主要是窮苦農(nóng)民,也有城鎮(zhèn)手工業(yè)者.個別官吏、甚至宦官。張角將教徒劃分為三十六方(教區(qū)組織),大方萬余人,小方六、七千人,每方設渠帥負責。

  在此基礎上,張角又按《太平經(jīng)》中“順五行”的思維方法,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,選定于甲子年甲子日、即靈帝中平元年(184)三月五日舉行大起義。張角還提出“蒼天已死,黃天當立,歲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的響亮口號,欲說明按照萬物興衰、按照朝代演變的規(guī)律,漢王朝(蒼天)大數(shù)已盡,作為土德(土色黃)、黃天的代表,太平道應當取代漢王朝。在二月初,各方首領及信徒便已著手準備。他們用石灰在洛陽的市門及州郡官府墻上書寫“甲子”等標語口號。

  一大方的渠帥馬元義首先通知荊州揚州的信徒數(shù)萬人,到鄴(河北臨漳)城集中,準備起義。于是,其分管的信徒們便已開始向鄴城集中。馬元義還多次到京城洛陽約定宦官中常侍封 、徐奉為內(nèi)應,在三月五日里應外合,一道起義。

  大約在預定起義日期的前十天,即二月十五日前后,太平道的一個信徒、濟南人唐周上書官府告發(fā)起義之事。于是,朝廷緊急捕捉馬元義,車裂于洛陽;并緊急動員各種力量,捕捉誅殺張角信徒一千余人;又通知冀州捕捉張角及其家人。

  張角等發(fā)現(xiàn)事已敗露,即用各種方法星夜通知各方,立即起義。起義時,義軍首先將抓獲的貪官殺了祭天。起義時,張角軍皆頭裹黃巾 ( 黃天的象征 ),時人稱之 “黃巾軍”。起義后,張角依據(jù)《太平經(jīng)》中關于“有天治、有地治、有人治,三氣極,然后歧行萬物治也”的理論,自稱“天公將軍”,其弟張寶自稱地公將軍,其弟張梁自稱“人公將軍”。

  起義開始后,群眾紛紛響應,或入伍為信徒,或送糧送衣,義軍發(fā)展很快。義軍攻克城鎮(zhèn)后,往往燒毀官府,殺貪贓官吏,將其財產(chǎn)分給百姓。貪官污吏平時作威作福,一聞義軍到來,便嚇破了膽,如同喪家之犬,多已逃之夭夭。旬日之間,天下震動,京師震動。

  但由于黃巾軍的主體是農(nóng)民,組織不夠嚴密,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夠 好。他們除了攻打官府外,還普遍攻打豪強、士家及各種有錢人家。于是,豪強、士家都迅速站出來,配合官府義軍。起義約十個月后,黃巾軍主力敗于官府、豪強的聯(lián)合。不久,張角也在這期間病死。

  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,震撼了東漢王朝的根基,直接導致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(jù)、混戰(zhàn)、進而演變?yōu)?a target="_blank">三足鼎立的局面。同時,它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領導的農(nóng)民起義,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;它也奠定了道教今后主要在社會下層傳播、發(fā)展的歷史格局。   

41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10:19:24 | 只看該作者
孫皓,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○年任吳國皇帝。字元宗,又名彭祖,孫權的孫子,孫和的兒子。在位期間,專橫殘暴,奢侈荒淫無道,不得民心。公元二八○年司馬炎出兵六路攻打吳國,王浚水師到建業(yè)時,仿照劉禪的前例,投降稱臣,司馬炎封他為歸命侯,令他在洛陽居住。當了16年皇帝的孫皓于283年在洛陽病死。
42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10:20:12 | 只看該作者
諸葛恪,生于公元二○三年,死于公元二五三年。字元遜,諸葛瑾的兒子,從小就因聰明而知名。孫權很器重,曾任丹陽太守,封都鄉(xiāng)侯。孫權死后由他輔立孫亮,任大將軍,太子太傅。后因領兵攻魏失敗,被孫峻所殺。

43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10:21:13 | 只看該作者
張昭,字子布,東漢末彭城(今江蘇徐州)人。年二十被舉孝廉,辭不就。徐州刺史陶謙舉以為茂(秀)才,仍不接受。陶謙認為他輕視自己,就收押了他。后經(jīng)友人營救得釋。張昭遂去徐州而避亂江東,得為孫策謀士。孫策拜為長史、撫軍中即將。公元200年,孫策臨終托弟孫權于張昭。孫權以為長史,待以師禮。公元221年,孫權封吳王,封張昭為拳侯。公元229年,孫權即東吳皇帝位,拜以為輔吳將軍,改封婁候,邑萬戶。公元236年,張昭因病逝世,謚文侯。
   張昭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重要人物,他輔佐孫策、孫權兄弟二人開創(chuàng)并鞏固了東吳政權,是東吳的開國元勛和決策人物。他少而好學,博覽群書,長而有謀,才冠當世。作為東吳謀士,張昭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忠直敢諫,剛正不屈。
   張昭性情直爽,敢于犯顏諫諍,從不偷容取合。孫權好田獵,常冒險射虎。張昭諫曰:作為君主應“駕御英雄,驅(qū)使群賢”,而不應馳逐于原野,校武于猛獸。又孫權嗜飲酒,在武昌釣臺飲酒大醉,“權使人以水灑群臣曰:‘今日酣飲,惟醉墮臺中,乃當止耳’”。張昭憤而離席,孫權使人召,張昭正言諫曰:從前殷紂王,“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”,你和他沒有二致。
   孫權創(chuàng)業(yè)之時尚能從諫如流,即東吳皇帝位后,就對張昭冷眼相看。但張昭依然故我。赤壁戰(zhàn)前張昭主和,孫權當時只批評他“幾誤孤大事”,卻一直耿耿于懷。孫權稱帝后大會群臣,盛贊周瑜、魯肅力主抗曹之功。張昭不失時機地舉笏致賀,未及出言,孫權就說:“如張公之計,今已乞食矣。”可見,孫權早就對張昭不滿。但張昭忠誠未減,剛正如初。他對孫權說:“昔太后、桓王不以老臣屬陛下,而以陛下屬老臣,是以思盡臣節(jié),以報厚恩……志在忠益,俾命而已。若乃變心易慮,以偷榮取容,此臣所不能也。”
   君臣沖突最嚴重的一次是公元232年10月,遼東太守公孫淵叛魏臣吳,孫權大喜,遣使大加封賞。張昭等認為其降有詐,諫阻孫權。孫權不能忍受,按刀大怒說:“吳國之士入宮則拜孤,出宮則拜君,孤之敬君亦為至矣,而數(shù)于眾中折孤,孤嘗恐失計。”張昭淚流滿面,重念太后、孫策遺詔顧命之言,據(jù)理力爭。孫權當時雖“擲刀致地,與昭對泣”,但仍拒諫不納。張昭稱疾不朝。孫權知其所以,益“恨之,土塞其門”。張昭更為氣憤,便從里面也以土封門,表示決不再出。不久,公孫淵殺吳使。事實證明張昭判斷準確,孫權后悔不納張昭之言,故“數(shù)慰謝昭”。張昭不出,孫權“過其門呼昭”。張昭辭以疾篤。孫權放大火燒其門逼他出來,張昭仍不出,孫權急忙救火,久候門外。張昭終被兒子扶出,“權載以還宮,深自克責。”
   晚年的孫權志衰昏憒,猜忌群臣,寵信佞人,剛愎自用,殘殺忠良,張昭不會不知。但他屢屢犯顏諫諍,置性命于度外,這固然因其地位特殊。但這只是客觀原因。更主要的還是他忠君愛國的思想和剛正不阿的性格,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。

44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10:32:15 | 只看該作者
張昭,字子布,東漢末彭城(今江蘇徐州)人。年二十被舉孝廉,辭不就。徐州刺史陶謙舉以為茂(秀)才,仍不接受。陶謙認為他輕視自己,就收押了他。后經(jīng)友人營救得釋。張昭遂去徐州而避亂江東,得為孫策謀士。孫策拜為長史、撫軍中即將。公元200年,孫策臨終托弟孫權于張昭。孫權以為長史,待以師禮。公元221年,孫權封吳王,封張昭為拳侯。公元229年,孫權即東吳皇帝位,拜以為輔吳將軍,改封婁候,邑萬戶。公元236年,張昭因病逝世,謚文侯。
   張昭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重要人物,他輔佐孫策、孫權兄弟二人開創(chuàng)并鞏固了東吳政權,是東吳的開國元勛和決策人物。他少而好學,博覽群書,長而有謀,才冠當世。作為東吳謀士,張昭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忠直敢諫,剛正不屈。
   張昭性情直爽,敢于犯顏諫諍,從不偷容取合。孫權好田獵,常冒險射虎。張昭諫曰:作為君主應“駕御英雄,驅(qū)使群賢”,而不應馳逐于原野,校武于猛獸。又孫權嗜飲酒,在武昌釣臺飲酒大醉,“權使人以水灑群臣曰:‘今日酣飲,惟醉墮臺中,乃當止耳’”。張昭憤而離席,孫權使人召,張昭正言諫曰:從前殷紂王,“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”,你和他沒有二致。
   孫權創(chuàng)業(yè)之時尚能從諫如流,即東吳皇帝位后,就對張昭冷眼相看。但張昭依然故我。赤壁戰(zhàn)前張昭主和,孫權當時只批評他“幾誤孤大事”,卻一直耿耿于懷。孫權稱帝后大會群臣,盛贊周瑜、魯肅力主抗曹之功。張昭不失時機地舉笏致賀,未及出言,孫權就說:“如張公之計,今已乞食矣。”可見,孫權早就對張昭不滿。但張昭忠誠未減,剛正如初。他對孫權說:“昔太后、桓王不以老臣屬陛下,而以陛下屬老臣,是以思盡臣節(jié),以報厚恩……志在忠益,俾命而已。若乃變心易慮,以偷榮取容,此臣所不能也。”
   君臣沖突最嚴重的一次是公元232年10月,遼東太守公孫淵叛魏臣吳,孫權大喜,遣使大加封賞。張昭等認為其降有詐,諫阻孫權。孫權不能忍受,按刀大怒說:“吳國之士入宮則拜孤,出宮則拜君,孤之敬君亦為至矣,而數(shù)于眾中折孤,孤嘗恐失計。”張昭淚流滿面,重念太后、孫策遺詔顧命之言,據(jù)理力爭。孫權當時雖“擲刀致地,與昭對泣”,但仍拒諫不納。張昭稱疾不朝。孫權知其所以,益“恨之,土塞其門”。張昭更為氣憤,便從里面也以土封門,表示決不再出。不久,公孫淵殺吳使。事實證明張昭判斷準確,孫權后悔不納張昭之言,故“數(shù)慰謝昭”。張昭不出,孫權“過其門呼昭”。張昭辭以疾篤。孫權放大火燒其門逼他出來,張昭仍不出,孫權急忙救火,久候門外。張昭終被兒子扶出,“權載以還宮,深自克責。”
   晚年的孫權志衰昏憒,猜忌群臣,寵信佞人,剛愎自用,殘殺忠良,張昭不會不知。但他屢屢犯顏諫諍,置性命于度外,這固然因其地位特殊。但這只是客觀原因。更主要的還是他忠君愛國的思想和剛正不阿的性格,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。

45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08-4-10 10:33:32 | 只看該作者
諸葛瑾,生于公元一七四年,死于公元二一四年,吳國大臣。字子瑜,諸葛亮的哥哥,孫權的主要謀士之一。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,向劉備索討荊州。孫權稱帝后拜為大將軍,領豫州牧。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注冊(開放注冊)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手機訪問本頁請
掃描左邊二維碼
本網(wǎng)站聲明
本網(wǎng)站所有內(nèi)容為網(wǎng)友上傳,若存在版權問題或是相關責任請聯(lián)系站長!
站長電話:0898-66661599    站長聯(lián)系QQ:12726567   
站長微信:hainanok
請掃描右邊二維碼
www.myujob.com

小黑屋|手機版|Archiver|天津大學論壇 ( 瓊ICP備12002442號 )

GMT+8, 2025-10-27 21:09 , Processed in 0.549479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校園招聘信息

© 2001-2020 天津大學論壇校園招聘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